EXPERIMENTALART
在线咨询

2022-12-06

丽娟教育艺术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 时间 2015-09-03
  • 地点 北京

在《北京.北京》艺术课题展成功开幕之后,由丽娟教育主办的国际艺术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得到业内外人事的高度认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美术教育中的少年儿童立场》邀请嘉宾们在参观完展览作品后针对主题都展开了对艺术教育的探究。

下面是现场各位嘉宾的节选发言,呈现顺序按现场发言顺序:

 

主持人:邓大非(丽娟教育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家)

  • “首先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丽娟教育《北京.北京》艺术课题展。这也是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成立十八年以来的一次教学回顾性的主题展览,设立这个主题的初衷,提出“北京北京”这样的课题,从一个教育机构的角度来讲,在于如何培养孩子从小能够把目光放到我们身边的一些非常具体的生活细节里边来。它包括虚拟的北京,现实的北京,历史的元素,还有关于未来的一些想象,从这几个维度展开的……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想通过这样一次课程,通过“实验艺术”的方法,唤起少年儿童一个新的角度,进一步来释放孩子的创造力这样一个出发点,这也是我们设立这个主题的初衷。”

 

赵春男(丽娟教育联合创始人、本次展览课题总策划)

  • “丽娟教育这次为什么做北京这个课题,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是决定要做一场有别于以往儿童画展样式的新儿童艺术展。第二点课题的内容就需要覆盖4-16的孩子,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决定做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看似熟悉,但又陌生的北京……北京这样的主题我们也有意避开表现其光鲜亮丽的风土人情的旅游介绍,或者说歌颂的方式来表现伟大首都,尽管这些有很多人天天在做,但这不是我们的立场。”

 

丽娟老师(丽娟教育创始人、艺术教育家)

  • “这个课题由我们艺术家赵老师发起,发起之后由我们共同把它策划出来的,比如说虚拟的北京、现实的北京,未来的北京。我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儿童艺术教育,我感觉这个课题离孩子的距离太远了,孩子会喜欢吗?……在研讨会中我讲述了北京这个主题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老师怎么样实施的新的教学方法,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并接受这个课题。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孩子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记忆。丽娟老师认为任何一个创新都是依据历史的文献,在基础上再跨越一步,那才叫创新,所以创新不是凭空而想的。”

 

吴竞波(《菁kids》杂志执行出版人)

  • “今天我看这个展览的时候,我觉得只有六岁的孩子,他可能只是在一个纸上画了一个小鸟,但是这些小鸟的小纸片放在几位老师手里,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很有震撼力的呈现。这次展览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很有震撼力的这么一个艺术呈现。如艺术家牵着小艺术家的手,一起来做了这么一个大的艺术品!整个过程是一个享受艺术、参与艺术、创作艺术的过程。这个就让我觉得这是非常感动的一件事。老师们是特别精心把中国文化这些很有趣、很有含义的这些元素挑出来做成一个个作品,让小朋友在项目的过程中去理解他们……这不光是艺术层面上的教育了!”

 

王洋(早期儿童教育专家,原万达儿童教育项目总监)

  • “因为我成长的家庭环境就是我父亲他是学油画和雕塑的,我非常能理解一个在艺术环境下长大,对我个人成长的一个好处。我感触很深坚信在北京这样一个儿童艺术展,不仅仅是艺术,是提升到创造力的层面,是艺术教育里程碑式的一件事情。在展览现场我看到一些作品,是艺术家作为参与者,带着一帮小艺术家去做一件事情,这样才是真正的让孩子们去体会这个领域有一个深刻的变化,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一个项目和玩法。“

 

周志轶(阳光艺术教育基金会的负责人)

  • “丽娟教育对于北京这个主题的尝试是很有意思的,这个社会已经存在着没必要去区分哪些是儿童的,他能够理解的,是在他经验内的,这样的区分对他们也不公平。我认为儿童立场就是说能够充分接受他们生活经验,并且把他们的生活经验希望我们能够跟他们联系起来,然后我们需要充分的尊重这份经验。辩证的来看儿童的立场,他具有他自己的小世界,我不希望能够领导他们,就是比较客观公正地去给他一些我们认为好的东西。”

 

杨昭(尤伦斯教育部的项目经理)

  • “我生活的城市都不见得非常了解。包括我刚才听到大非老师还有赵老师,介绍一下艺术课题;我觉得里面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文本的部分,包括这种艺术实践部分,其实我听到有很多的比如说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包括我们身边现在最最关心,现在缺失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有科目类的、有常识类的,有现在不断地随着北京的变化,可能过去和现在包括可能未来的北京的一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这种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课题。”

 

孙妍(幼儿教育教师)

  • “我们两位是做幼教方面的工作,看到展览特别震撼,感动这份教育情怀,是真正的为孩子做教育这种课题的延伸,包括音乐、美术,我觉得这个课题做得让我觉很敬佩。”

 

王洪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 “艺术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能够调动他心灵快乐的,让孩子觉得能够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表达自己,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他的视野打开,把他的技术手段自然的丰盈起来,启迪人的心灵,能够让你的心灵跟不同时代的人去对话。说到艺术教育说到儿童的立场,其实我觉得早期的人类艺术类似于我们儿童的一些创作,而这个时候他们的一些作品,他们的冲击力,无论从线条也好,色彩也好,有的可能很简单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手段来表现最丰富的东西,这是人类在艺术方面的一个特别大的追求。”

 

符诗尧(学生代表、加拿大艺术高校大二学生)

  • “以前在丽娟学习课题对我帮助很大,要自己去设计你的作品,不是老师很死板的给你一个东西,让你去画……,这个对我帮助很大。在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老师把这个课题的材料给我们,然后我们自己去设计,自己想表达,就是我们每做完一个课题,都会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然后一起点评一遍。有的老师要求很高,当每个课题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包括你的作品视觉感觉,还有一些你布展的时候,你要怎么去放置这个作品,然后还有一些你的作品和观众的这些关系都要考虑到,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和我在加拿大上大学的要求是一样的。”

 

张子豪妈妈(学员家长)

  • “子豪在丽娟学习六年,目前就读于被安省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丽娟老师机构的十年艺术教学成果在我的孩子身上不单一是带来这种短期的效果,而是后来影响。他三年在加拿大生活,包括他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多元化的感受,我觉得我们是受益匪浅。我们想在此这个机会来表示一下感谢,谢谢!”

 

以上是现场研讨内容的节选,完整内容请看北京展览画册。最后感谢到场的每一位嘉宾在百忙之中来到《北京.北京》课题展开幕现场,谢谢你们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感谢为本次艺术教育论坛提供场地的站台中国,谢谢助力艺术教育,丽娟教育会在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中在艺术教育之路勇敢前行!

联系我们

我们衷心的希望你成为其中的成员,发挥你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在线提交